甲虫的奇迹之旅
《少年科学画报》坚持向少年儿童传播科学思想,普及科学知识,传递科技信息,传授科学方法,激发少年儿童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,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力,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,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。
世界上有近200万种昆虫,占了动物界物种总数的75%~80%,甚至更多。它们生活在深山里、草原上、溪流中,甚至就在你我的身旁。而昆虫纲里种类最多的就是鞘翅目,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甲虫了。众多甲虫里又有三类特殊的成员:兜虫(犀金龟科甲虫)、锹甲(锹甲科甲虫)、花金龟(花金龟科甲虫)。要说它们有什么特殊,那就是它们都可以在家中饲养。
喜欢一样东西需要理由吗?我对甲虫的喜欢是没理由的,但如果非要说出这三类甲虫作为宠物的优点,我很愿意总结一下。
首先,它们有巨大的身躯,霸气十足。虽然也有小巧精致的甲虫种类,但总体而言,相较于蜜蜂、蛐蛐这样的昆虫,甲虫巨大的身躯往往在第一次现身时就给人强烈的视觉上的冲击。其次,它们有特殊的形态,不仅个儿大,雄性甲虫还拥有角和长牙。多变的形态甚至让我仅仅在见到它们的照片时,就一度怀疑有些甲虫是否真实存在。直到亲眼见到它们本尊,我才相信这个事实。
再者,它们还有艳丽的颜色。一些花金龟多变的颜色简直是造物主的调色盘,而彩虹锹甲的颜色根本没办法用语言形容,只有亲眼看到它,才能明白那种惊艳的感觉。
此外,它们可远观也可“亵玩”。我不需要担心它们像蚂蚱一样,拿在手里就会受到惊吓,然后会自断后腿。而且,我只要躲开它们的角和牙,它们也不会对我造成伤害。
最后,最重要的是它们能轻易地人工繁殖。这样,作为家养宠物,就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对自然中野生甲虫种群的长期依赖。
你可能不知道,甲虫由于其威武的外形,在古代文明中早就成为了被崇拜的对象,而近代人最先被甲虫吸引的可能是那些博物学家。在依靠标本发现新物种的年代里,所有的甲虫都因为其坚硬的外骨骼能做成栩栩如生的标本,而成了博物学家的宠儿。之后一些兜虫、锹甲、花金龟被发现可以在人工条件下饲养、繁殖,它们就逐步由博物学家的收藏品变为了普通人的宠物。如今的甲虫作为宠物已经被人们接受,并渐渐融入生活之中,邮票、文学作品、影视作品、艺术品中都能看到甲虫的身影。
独角仙是兜虫的俗称,所有犀金龟科下的甲虫几乎都可以叫独角仙,但一般我们所说的独角仙特指双叉犀金龟。独角仙是这三类甲虫之中饲养最简单、外形又非常帅气的入门物种。我们不妨就以独角仙为例,了解一下甲虫吧。
森林里的树木死亡并倒下后,新鲜的木头是不会吸引独角仙的。只有当天牛、真菌等分解者充分进食,让木头有了一定的腐朽程度,但又没有完全“化作春泥”、重归大地,只有最近一段时间才是独角仙进餐的时机。独角仙成虫不会进食朽木,但对独角仙幼虫来说,木头是成长所必需的口粮。独角仙妈妈会精心选择比较适合孩子生长的朽木,并在其中产卵。
独角仙的雌雄个体有着非常大的形态差异,称为“性二型现象”。雌虫没有雄虫威武的长角,这还在于,它们为了传宗接代,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朽木中挖掘产卵,长角反而成了累赘。很多甲虫都有“性二型现象”,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,体现了甲虫两性在繁殖中的不同职责。
卵孵化后,幼虫会不紧不慢地在朽木中生长,它们大概有10 个月的时间来成长为帅气的成虫。独角仙宝宝是个标准的大肉虫子,毫无防御能力,唯一的依靠就是朽木。有意思的是,一些在叶片上谋生的肉虫子的幼虫期就很短,比如常见的蚕宝宝,幼虫期只有1 个月。
这可能是因为无依无靠的它们要面临更多的威胁,幼虫期越长,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,急速的生长是高度适应生活环境而进化出的手段。独角仙在朽木之中生活,大多数捕食者不知道它藏在哪儿,也就不会浪费宝贵的能量挖开朽木寻找它们。天敌较少的独角仙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成长,巨大的身躯也正是得益于此。
从孵化算起,大约10 个月之后,独角仙幼虫会择机在朽木中制作蛹室,那是一个完美的椭球体结构,独角仙成虫和幼虫无论是形态还是习性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,两个阶段之间,幼虫会在蛹室中化蛹来进行过渡。蛹不会动,它们会用几周的时间渐渐发育出成虫的骨架和身体结构,然后羽化为成虫,在蛹室中度过蛰伏期。
蛰伏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如果说甲虫在蛹的阶段是在沉睡,那么羽化将甲虫唤醒之后,甲虫还要再睡一个“回笼觉”,这便是蛰伏。蛰伏期间,甲虫不会吃东西、不会打架,也很少移动。羽化之后的甲虫需要适应新的身体,并且让身体的内部器官彻底发育。蛰伏过后,甲虫就会挖开自己的蛹室,来到外面的世界,用自己的长牙或利角打出一片天地。
前面说过,母甲虫没有长牙和利角是为了方便“钻研”朽木,而公虫拥有的武器可不仅仅是炫耀自己不用“做家务”——那可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本钱。还是以独角仙来说,它们的成虫在野外主要以树木伤口流出的汁液为食,所谓“一山不容二虎”,雄性独角仙会独自占据一个树木的伤口,用长角赶跑入侵者,一来独享美味的树汁,二来利用食物吸引雌性,繁殖后代。这样,经过战斗的选拔,拥有更长的角、更身强力壮的雄性独角仙的基因就得以延续下去,使独角仙家族巨大的角得以传承。但是角短、个子小的独角仙就绝对没机会了吗?并不是这样。
独角仙是一种极其温和的动物。幼虫阶段进食朽木,成虫阶段进食树汁或水果,即便它们之间战斗的级别在昆虫中属一属二,战斗过程中甲壳碰撞、噼啪作响,但它们也几乎不会杀死对手。独角仙之间的胜负,只是看谁能用角先把对手掀翻,从树上扔下去。甚至脾气暴躁、拥有两把长刀似的尖牙、发起火来能把人手指头夹破的锹甲也是如此。掀翻对手,占领一片树枝,这对它们来说就足够了。
大个体独角仙在面对同类的时候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:更长的角能提前攻击到对手,更重的身体则不容易被掀翻。而且,俗话说“身大力不亏”,个头大、力气大也能更轻易地打败对手。不过相应地,身材矮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:它们会比大个体的同类更早羽化,提前出来占据领地,寻找配偶。当“大仙”们伸着懒腰爬出朽木,准备赶走“小仙”的时候,小独角仙可能已完成使命、颐养天年了。更神奇的是,有时候小个体独角仙会鼓起勇气挑战大独角仙。它们还会采用迂回战术,从背后偷袭没有防备的“大仙”。但是背后偷袭也不是总能奏效,我曾经见过一只锹甲,被另一只锹甲从背后偷袭,在已经被咬住了的情况下,被偷袭的锹甲快速向前避开长牙,然后转身“反杀”了对手,动作一气呵成。
甲虫之间的战斗也许并不仅仅是力量的正面较量,更是战术和战斗方式之间的角逐。自然给予甲虫的智慧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。
找甲虫当然去树林里啦。甲虫们依赖着树林,我们小心地挖开湿润的朽木,没准能够收获甲虫的幼虫、蛹、蛰伏中的成虫,甚至正在产卵的母虫。仔细搜寻树干上,我们也许能发现雄性甲虫在勇猛地和同类搏斗。但你捉它们的时候肯定要格外小心,要快速、准确地一下就抓住它的后背——因为如果没抓好锹甲,就容易被咬;而且甲虫一经发现危险,就会第一时间从树枝上自由落体,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地面,从而躲避敌害。坚硬的外壳能让它们在跌落的时候毫发无损,而一旦掉进树下的草丛里,你就很难再找到它们了。
那我们的身边会不会有甲虫呢?城市边缘的山林里会有甲虫出现,城市里尽管也有成荫的树木,却没有了甲虫。即便偶尔发现依靠翅膀闯入城市的零星个体,也像在大海中孤独漂泊的椰子,找不到生根发芽的沙滩。如今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,人们已经注意到绿化的重要性,城里有很多绿树成荫的公园,路边也有很多行道树,但我们却很少能在这样的树上看到甲虫,这大概是因为城市的树林里缺少了朽木。
甲虫是一个标志,只有一个“完整”的森林才能孕育甲虫。一个拥有完整生物链的森林不止有健康的树,还有生病的树、死去的树,更有新生的树。只有生命循环转动起来,才能为处于各个阶段的甲虫提供各自的居所。生活在朽木中的幼虫会加速朽木腐朽的过程,让朽木化作肥料,滋养新生的树木;幼虫羽化之后又会被其他动物捕食,相当于将朽木的营养传递了出去,周而复始,构成了自然的平衡。
城市里,为了防火和美观,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将死去的树木运走,种上新的树木,仿佛树木的生命静止了一般,永远都郁郁葱葱。我相信,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,还不知道朽木中有着怎样的生机,也不知道肉虫子羽化成为酷虫,是多么神奇的生命之旅。也许在将来,我们能找到森林和城市发展的平衡点,而这一切,要从了解森林开始。那些在我们看来毫无用处、与其放任不管不如“清理”掉的一草一木,也许每天都在延续着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京ICP备11000850号京公网安备8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国家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平台
©2011-2020版权所有:中国数字科技馆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
国家科学技术基础条件平台世界上有近200万种昆虫,占了动物界物种总数的75%~80%,甚至更多。它们生活在深山里、草原上、溪流中,甚至就在你我的身旁。而昆虫纲里种类最多的就是鞘翅目,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甲虫了。众多甲虫里又有三类特殊的成员:兜虫(犀金龟科甲虫)、锹甲(锹甲科甲虫)、花金龟(花金龟科甲虫)。要说它们有什么特殊,那就是它们都可以在家中饲养。>